当前位置:首页 >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 >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我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在国际知名期刊发文 揭示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在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发布日期:2022-12-09   浏览次数:

 

近日,我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张野教授、何淑芳副教授科研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Basic Research in Cardiology(《心脏病学基础研究》)上发表了题为《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调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astrocytes regulate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心肌缺血损伤的神经调控新机制。

 

 

据悉,该论文的研究工作全部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进行,由我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研究团队完成。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安徽医科大学麻醉学博士研究生吴超、硕士研究生刘荣荣及罗赵飞;通讯作者是何淑芳副教授及张野教授。

 

张野介绍,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严重影响心肌梗死后冠脉再通治疗效果,也是围术期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一直是麻醉学和心脏病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脊髓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可以被外周伤害性刺激所激活,调控疼痛信号的传递,但其是否调控心肌缺血伤害性刺激信号传递,参与心肌I/R损伤,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此项研究发现心肌I/R损伤引起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利用化学遗传学方法,将星形胶质细胞特异的兴奋性或抑制性AAV病毒,定位注射到胸段脊髓,在配体CNO作用下可特异性激活或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研究结果显示,hM3Dq介导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可加重心肌I/R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脊髓辣椒素受体活化和神经肽释放,并进一步增强心脏交感神经活性。相反,hM4Di介导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性抑制,通过抑制TRPV1和SP/CGRP,对心脏发挥保护作用(见上图)。

 

此研究揭示了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在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作用,表明在脊髓水平操纵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可以调控心肌I/R损伤,这为心肌缺血损伤的神经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可能成为临床心肌缺血损伤防治的新靶点。

 

据悉,我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此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科研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同时该研究得到了美国斯坦福大学麻醉系Eric R. Gross教授的大力支持。


地址: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芙蓉路678号
总值班(非工作时间及周六、周日):15305609631(24小时)
门诊咨询:0551-63869420、63869302(8:00-11:30  14:30-17:30)
邮编:230601
门诊部:0551-63869453(8:00-11:30 , 14:30-17:30)
医患办:0551-63869396(8:00-11:30 , 14:30-17:30)
版权所有: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皖ICP备11015496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9102000817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或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搜索,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本站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