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 通知公告 >>
转发《关于举办第六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医科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园赛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07-14 作者: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引领就业,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20〕5号)和《安徽省教育厅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皖教秘高〔2020〕71号)要求,经研究,决定举办第六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医科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园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大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锤炼意志品质,开拓国际视野,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类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质量观、教学质量观、质量文化观。
        以赛促创,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大赛总体安排
        第六届大赛将力争做到“六个更”。一是更国际。立足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融入创新创业浪潮,汇聚高水平大学,打造同场竞技、相互促进、人文交流的国际大平台。二是更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平台”,培养学生敢闯的素质、会创的能力;助力脱贫攻坚,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三是更全面。做强高教、国际、职教、萌芽各版块,探索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链条,实现区域、学校、学生类型全覆盖。四是更创新。广泛开展大学生和中学生创新活动,助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五是更安徽。以大赛为载体,推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安徽经验、安徽模式,提升我省高等教育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六是更安医,努力推进新医科人才队伍发展,培养担当复兴大任、护佑人民健康的大国良医,为建设“健康中国”和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六届校园赛将实施校院二级赛制,在各学院和相关研究生培养单位院赛基础上,举办全校决赛。其中,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其中国际参赛项目直接参加国赛,具体参赛事项另行通知。)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同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以线上为主的方式,举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四、组织机构
        本届大赛由创新创业学院、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科技产业处、党委研工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由校党委书记顾家山、校长曹云霞担任主任;校党委副书记刘群英、副校长吕雄文担任执行主任;承担大赛组织工作的各学院负责人及大赛组织工作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委员。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培训指导和校赛活动期间疫情防控等工作。
        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科技产业处处长陈飞虎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邀请行业企业、投资机构、创业孵化机构、大学科技园、公益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专家作为成员,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设立纪律与监督委员会,由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汪凯担任主任,邀请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对大赛组织评审工作、协办单位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对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予以处理。
        大赛秘书处设在创新创业学院。由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马军成担任秘书长,国际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黄华兴、科技处副处长王华、教务处副处长解雪峰、校团委副书记贾伟华、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鲍丙刚和王平担任副秘书长。大赛秘书处负责校赛组织、省赛和国赛项目遴选及培训指导等实施工作。
        各学院应根据实际成立院级组织机构,由本学院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开展院赛组织实施、项目评审推荐以及疫情防控等工作。并向校赛组委会秘书处报告其大赛组织情况。
各学院应成立院级初赛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院级初赛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方案及应急处置预案,经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同意并报学校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督查组备案。各学院应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切实落实学校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开展相关人员培训,赛前反复进行大赛疫情防控演练,建立健全“预判、预警、预防、预演”机制,平稳安全有序推进赛事。
        五、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2.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须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须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在大赛通知发布前已获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或在2019年及之前任意一个年度的收入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省级决赛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4.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5.各有关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格。
        六、赛程安排
        校园赛分宣传发动、参赛报名、学院赛、全校总决赛四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一)宣传发动(2020年6月-7月)
        1.学校对大赛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布置,下发工作方案,并邀请专家对大赛内容进行解读,对师生进行参赛培训。
        2.各学院要组建大赛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广泛宣传,认真组织,成立各类创新创业小分队,动员团队参赛。各学院要高度重视项目网上报名工作,且项目网上报名数量必须与递交纸质版和电子版材料的数量一致。按照参赛人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数(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30%的比例组织学生参赛,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组队不得低于去年,申报项目总数不得低于去年(各学院报名人数和任务最低限额详见附件3),每名学术型在读博士必须带1-2名本科生组队参赛。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必须要参加本届“互联网+”大赛, 与乡村振兴、扶贫脱贫相关的项目必须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未参赛的项目将影响该项目的年度结题验收。要鼓励教师积极参赛,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要充分挖掘优势专业和校友资源,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和师生共创,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动大赛深入开展。
        (二)参赛报名(2020年6月-7月31日)
        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报名时按照系统要求填写团队报名信息并上传参赛项目材料,报名截止时间不得晚于7月31日。
        国际参赛项目通过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官网(www.pilcchina.org)进行报名(具体安排另行通知)。赛事咨询请通过“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微信公众号进行咨询,参赛团队可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资料下载板块,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
        (三)学院赛(2020年7月7日-7月25日)
        各学院按照学校制定的学院赛规程,开展学院赛,采取网上评审和线上路演,并对学院赛项目进行推荐排序,于2020年7月25日前以学院为单位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附件4)电子版和纸质版一式一份,《“互联网+”校园赛学院赛项目排序表》(附件5)电子版和纸质版一式一份,以及各学院开展学院赛情况说明书电子版和纸质版一式一份加盖公章后交至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电子版材料发送到邮箱:543041522@qq.com。。
        (四)校园赛决赛(2020年7月25日-8月5日)
        学校将组织专家对学院赛通过的项目进行评审(具体要求与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原则上采用线上路演的方式开展,尽量减少线下同期活动,安全开展赛事及其各项活动。遴选推荐优秀项目参加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届时,学校将聘请专家对入围安徽省赛的团队进行指导。
        七、参赛项目奖励
        1.学校设“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园赛”一等奖10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30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校园赛”设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20个。获奖学生将获得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在学校综合素质测评中给予加分奖励。
        2.对于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的团队,学校将根据《安徽医科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管理实施办法》进行奖励。获得省级铜奖及铜奖以上获奖的本科学生(项目负责人)在推免和创新创业奖学金评选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3.对于参加项目指导的教师或将个人科研成果转化形成创新创业项目并获得校级奖项的团队,分别给予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500元和三等奖1000元的团队奖励。
        4.对于参加项目指导的教师,其创新创业教育成绩将纳入学校教学科研评价体系,给予项目指导教师总共20标准学时课程工作量认定;对于获得校级以上奖项的团队,学校以奖代补,尤其对获得国家级金、银奖的团队,给予重奖,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5.本次比赛将分别设立“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优秀组织奖,学校将根据各学院项目申报数、学校分配数额完成情况及获奖情况进行评选。对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
        八、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动员,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2.转变观念。各学院要转变观念,让每一位教师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每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带领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更多学生了解“双创”、投身“双创”。
        3.精心组织。各学院要注重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与学生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发挥学院各类创新创业小分队的作用。要广泛动员联系符合条件的参赛对象踊跃报名参赛,做到全覆盖,要鼓励教师和符合条件的校友、导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共同创新创业。
        4.强化指导。各学院要聘请有关专家担任参赛项目的指导教师,项目指导教师要切实做好参赛学生的培训工作,并指导学生根据安徽省、全国比赛要求,做好项目选题、实施和参赛工作。要将大赛的成果、经验以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反馈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制度创新和实践环节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九、申报限额及联系方式
        1.各学院推荐参赛项目数不得低于规定限额,不设上限,具体详见附件3。学院间交叉组队的项目,学院间要做好协调工作,只能作为一个参赛项目申报。
        2. 各学院要认真组织动员广大师生、特别是研究生积极参赛,要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做好学院赛组织工作。学校将适时邀请国赛专家来校为参赛师生作大赛辅导,重点对入围省赛、国赛的项目进行赛前辅导,希望各学院积极组织参赛师生参加相关培训活动。
        3.本届大赛工作QQ群为:231114144,请各学院指定2名工作人员加入该QQ群,便于赛事工作沟通和交流。
        联系人:鞠宁、王蕴蕴
        电话:0551-65163125,13866133625,15255550012
        邮箱:543041522@qq.com



                                                       安徽医科大学
                                                       2020年7月13日

相关附件:
· 附件1:转发:安徽省教育厅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 附件2:安徽医科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园赛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实施方案
· 附件3:各学院报名人数及参赛任务一览表
· 附件4-1: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项目计划书
· 附件4-2: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项目计划书
· 附件4-3: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长组项目计划书
· 附件4-4: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师生共创组计划书
· 附件5.1:互联网+校园赛学院赛高教主赛道项目排序表
· 附件5.2:互联网+校园赛学院赛青年红色之旅赛道项目排序表
版权所有: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芙蓉路678号 邮编:230601
电话:0551-3869114 传真:0551-3869400 网址:www.ay2fy.com
皖ICP备号:09011381号 欢迎您